季末银行揽储硝烟渐起 理财产品借高收益吸存
摘要:“我行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45天1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5.2%。“不一会儿,自称工商银行销售人员的也向我推荐了一款保本且收益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比以往高了不少。随后,走访了几家商业银行发现,季末时点,多家银行打着“保本”、“高收益”牌子热推理财产品。
我行发售高收益理财产品,45天10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5.2%。
临近月末,银行客户又开始不断地受到产品短信轰炸,产品收益率也不断看涨。某股份制银行业务员小张感叹,揽储大战又打响了。
每到季末时点,为了监管考核达标、季末业绩亮丽,商业银行的首要工作目标就是吸收存款。由于监管层对于多种违规揽储方式的严格管控,理财产品就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揽储工具之一。
一大早,程先生就收到招商银行销售人员发来的短信,今日发售14天4.9%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如需购买,请联系我预约额度。不一会儿,自称工商银行销售人员的也向我推荐了一款保本且收益较高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比以往高了不少。程先生说道。
随后,走访了几家商业银行发现,季末时点,多家银行打着保本、高收益牌子热推理财产品。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对表示,季末时点,银行对于存款的饥渴度可见一斑,特别是央行此前扩大了存款准备金收缴范围,令银行揽储压力大增。发行理财产品是最行之有效的揽储方式,保本、高收益就是吸引客户的筹码。